首页 > 凯发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K8·凯发(国际)官方网站|美军空中与地面力量作战思想曝光 五种观点闪光

发布时间:2025-03-10 17:34:36    次浏览

本文主要论述了与近距空中支援相关的战术问题,同时也在战役层面探讨了日益进化的空中力量与地面力量的关系,在战役层面上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对空中力量与地面力量的关系进行了更抽象、甚至哲学的思考。为了使以下的论述更具理论性,本文将这些问题作了分类。这一方法将空地关系的多种观点分成了五个大类(摘要见表1),将它们按从最偏激的以地面为中心的观点到最偏激的以空中为中心的观点的顺序进行了描述。每一种分类都不可避免地包含一系列观点各异的理论和条令,它们之间的界限也是人为的。最重要的是,如此分类是划分空中力量与地面力量关系主要种类的普遍观点,也没有任何一种观点能适用于所有情形。表1 关于空地关系的几种观点 注:以上故意使用了口语化和具有刺激性的词语。“飞行火炮”暗含的观点是地面部队将飞机当作非直瞄武器。“进城去”暗含野战部队不是重要的战略目标。所有这些例子中,空中优势是前提条件。 一、地面力量起决定作用,空中力量起加强作用第一种观点认为,在空对地作战中,空中力量为处于近战状态的己方地面部队提供了加强火力以弥补其火力的不足,空中力量对胜利的决定性贡献是通过近距空中支援和空中阻滞实现的。这种观点认为,各种空射火力的效果和陆基火力尤其炮兵火力的效果没有根本区别,空地双方的关系就是一种直来直去的替代关系。空射火力相对于火炮与火箭而言有着其特定的优势,但是如果没有空射火力,陆基火力也可以填补它的空缺。这种替代关系可能时断时续,要以地面部队的需要为准,地面部队在激烈战斗中或其它紧急情况下召唤空中力量来临时性地弥补火力不足,也有可能长期召唤空中力量。前者有很好的例子予以说明,就是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盟军发起地面进攻之前,数以千计的攻击架次加强了炮兵火力,扫清了伊拉克设置的防御,消灭了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的伊军前线部队。也许在长期的替代关系方面,最明显的例子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对攻击航空兵的使用。虽然海军陆战队航空兵也执行空中阻滞的任务,但近距空中支援是他们存在的目的和理由,并且海军陆战队的火炮和装甲车实力比陆军重型部队要弱得多,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用空中火力来弥补火炮和装甲的不足。 飞机在海军陆战队中很好地履行了部分替代火炮的任务,并不是因为他们在两栖突击中能够在航母上起降。越南战争中,陆军最初使用武装直升机支援空中机动作战时也是如此,他们被正式命名为“航空火箭炮兵”。空中力量作为“飞行火炮”的形象对于航空兵来说是一个魔咒,他们争辩说空中力量可以穿过战区和深入敌人后方作战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将空中力量分成小股分队去阻滞局部的地面作战可能是对这一潜力的浪费。反对这种观点的斗争几十年以来一直是美国空军条令发展的主旋律。 然而航空兵也不应该仅仅因为一个教条的形象就不假思索地拒绝接受“飞行火炮”的观点。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如此使用空中力量是最佳选择,随着雷达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的改进,空中力量充当这一角色也越来越有效。在不限制空中力量发挥其能力、对联合作战作出其它贡献的前提下,使它如何能在这一领域发挥最大潜力是一项挑战,本报告的后续章节将要着重探讨。二、地面力量起决定作用,空中力量起补充作用第二种观点同样有一个前提,即己方地面部队最终扮演了击败敌军的主角,虽然地面部队将最后给敌军以致命一击,但是可以看出航空火力影响敌人的方式是地面部队所不能复制的。因为空中力量能远在管式火炮(代表射程30至40公里)射程之外打击纵深的敌军部队,所以这一观点强调通过空中阻滞来影响近距作战,在敌方部队机动之前削弱之或使之不能机动,以使他们在地面被彻底击溃。空中阻滞不能完全消除对近距空中支援的需求,但对顺利转换战场的平衡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如此使用空中力量的方法尤其为约翰•斯莱瑟 所支持,他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空中力量与地面部队》(Air Power and Armies)是这一方法的鼻祖,“空中力量补充地面力量”的观点是“飞行火炮”思想和“一门心思强调战略轰炸”思想的折衷。第二次世界大战发起之初德国人利用空中力量实施的“闪电战”就是沿用了这种模式 ,自此以后在绝大多数战争中实施空对地作战一直是可以论证的最佳方法,包括1991年海湾战争的地面作战阶段。空中力量作为地面力量的补充,也许最明显的体现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空地一体战条令》(Airland Battle doctrine),空中力量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挫败苏联领导的华沙条约组织在中欧发动的进攻,阻滞其第二和第三梯队。通过消耗敌军和抑制敌方后续部队的机动,希望空中力量能够阻止华约军队的大规模集结,直到他们足够突破北约的防线。美国陆军的攻击直升机条令正在不断发展进化,这有助于解释“空中力量补充地面力量”观点和“飞行火炮”观点的差异。美国海军陆战队一贯强调将攻击直升机分成小分队,作为联合兵种小队(combined—arms team)的一部分来使用,然而大多数的陆军攻击航空兵强调更大规模的纵深攻击行动要优先于近战中的攻击行动,以数个营的攻击直升机插入敌方纵深,攻击正在大规模集结的敌方部队。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次数少一些的大规模纵深攻击行动对敌军的影响要大过次数多但规模小的近战攻击行动。空军对于战略轰炸和空中阻滞优于近距空中支援的传统偏好就是基于同一原理。近年来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取得的经验是否能促使陆军改变这一使用重点仍有待下步分晓。三、共同决定胜负,双方是伙伴当前两种观点在过去90多年来的军事理论研究和空中力量的使用中被频繁提及时,第三种和第四种观点相对而言就有些新颖,它们来自于空中力量在更广阔空间内日益增长的摧毁敌方地面部队的能力,这也是一种趋势,我们将在本章的后续部分对这种趋势进行详细探讨。第三种观点提倡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建立协作的、增效的伙伴关系,是我们最不熟悉和本文最重要的部分。这一观点绝不仅仅包含公平无私地分配责任;也不仅仅是一种折衷。与此相反,它还采纳了这样的观点: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贡献不同但却优势互补,也有其合理的局限性。第三种观点提出,随着空中力量的成熟,现在设想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互相加强、共同执行任务已经成为可能,它们是铁锤和铁砧(hammer—and—anvil)的关系,以此种关系在某种环境下执行任务可能摧毁数量更多的敌军。以这种“双重打击”(double—attack)的关系作战,空中力量的发泄对于大规模集结的敌方地面部队而言将是一场浩劫,使他们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如果他们集中,空中力量将摧毁他们,如果他们分散,地面力量将彻底消灭他们。因此从这一观点出发,空地关系在总体层面上是相对平等的,然而在战术层面,行动却可能以频繁的、常常不可预知的转换为标识,有时候地面是主旋律,空中力量要支援其机动,有时则与此相反,转换发生在这两种情况之间。因为这种作战方法既不是以空中为中心也不是以地面为中心,所以对于沉湎于传统指挥关系即指定军种指挥官为受援方或支援方的部队编制而言,必须要面对来自条令上的挑战。历史上空地双方以伙伴关系作战的例子并不多见,也许结局最好但不完美的例子是2003年春天的“伊拉克自由行动”。时值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向巴格达进军,空地双方在攻击伊拉克军队时遵循了一种模式,即像美式橄榄球快速手递手传球那样交替领先,空中力量对如“麦地那师”那样正在集结的部队大打出手;地面力量则领先攻击,常常在空中力量的支援之下击溃那些或运动或以更小规模阻击他们的伊拉克部队。如果“联盟力量行动”没有迫使塞尔维亚人投降,如果在1999年的迟些时候北约派出地面部队介入科索沃,那么可能会出现与“伊拉克自由行动”同样的结果。北约对在科索沃的塞尔维亚部队发起的空中打击收效甚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地面部队有效充当空中力量这一“铁锤”之下的“铁砧”。四、空中力量起决定作用,地面力量起辅助作用第四种观点采用了空中力量为中心的方法来进行空对地作战,它提出:因为空中力量能够给敌方地面部队以致命性打击,同时将己方部队伤亡的风险降至最低,所以空中部队应该是消灭敌人的最主要手段,同时地面部队要对这一手段起促进作用。此类作战中主要行动是美国空军内部研讨过的所谓“战场空中作战”(battlefield air operations)或者最近研讨的“直接打击”(direct attack),比如在有己方地面部队支援或者完全没有支援时对敌方地面部队的空中打击。此类攻击行动与空中阻滞的不同之处在于计划好的空中作战是最主要因素,它决定将在何处和如何使用地面部队(甚至是否使用地面部队),与前两种的方式刚好相反。此类空中力量占支配地位的作战方法可以有几种不同形式。一种是空中力量仅靠一己之力消灭敌方地面部队,就如美国空军“阻止阶段”思想(concept of “halt phase”)所预料的那样:对入侵弱小盟国的敌军发动一场高强度的空中作战,在敌人可能达成目标之前将阻止其进一步入侵。如果需要,己方地面部队将会来援,随后将入侵部队从他们占领的所有地区驱逐。这一主旋律的插曲可能是将己方地面部队分成小规模的轻型分队,为空中打击侦察和指示目标,比如特种部队,他们在必须消灭敌军部队时要依靠空中力量提供重火力。“持久自由行动”和“伊拉克自由行动”(在伊拉克北部和西部)为此方法提供了成功的借鉴。另外一种方法是在地面部队可能提供支援的情况下,为了迫使敌军采取在空中打击之下更为脆弱的防守态势,地面部队的部署要摆出可能进攻的架势威胁敌军。 这在“沙漠风暴行动”为期6周的空中作战中已经得到了体现。伊拉克军队遭受了如此惨重的打击,使得萨达姆•候赛因可能同意从科威特撤军,如果他这样做,盟军可能允许他保留剩余部队,尽管之前他已经拒绝接受这一条件。五、空中力量起决定作用,地面力量收拾残局以空中力量为中心的极端观点认为:空中力量能够通过打击敌方发动战争的潜力而取得决定性胜利,以致陆军派不上大的用场。这是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人们所热衷的战略轰炸的观点,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朱里奥•杜黑,他坚持认为空中力量能够如此有效地打击敌方重心,以致敌国迅速瓦解,所以空中力量能够单独达成胜利。与杜黑类似的关于战略轰炸的观点由于强调对平民的杀伤,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已经很大程度上被西方国家所摒弃了。然而,一些空中力量理论的崇拜者如约翰•沃登上校仍然坚持“战略轰炸万能”的信仰不动摇。根据这些理论所述,对敌方首脑、基础设施、指挥控制系统和其它非军事目标进行密集轰炸能够达成战争的胜利,己方地面部队除了保护机场和占领敌军投降的地域之外,很少有事情可做。此类战略以往很少取得成功,1990年沃登提出了对伊拉克陆军实施战略空中打击,使其丧失战斗力的可能性,尽管美国中央司令部的高层们按照他所提倡的路线,实质上对伊拉克实施了战略性的空中打击,然而这一主张很明显还是受到了他们的冷遇。1999年“盟军行动”期间又爆发了争论,北约空中部队司令迈克尔•肖特(Michael Short)中将认为盟军的空中力量应该集中轰炸塞尔维亚中心地区的战略目标,而不是由战区司令韦斯利•K•克拉克上将(Wesley K. Clark)所决定的打击在科索沃地区的野战部队。最后两种方法都付之实践,无论塞尔维亚最终投降是否受北约最终将出动地面部队预期的严重影响,或者受其它政治方面的原因的影响,打击塞尔维亚战略目标的空中战役对战争结果所起的决定作用的确比打击野战部队的效果要有力得多,事实证明,想消灭科索沃地区分散并且经过伪装的地面部队在很大程度上是徒劳无功的。六、展望空地伙伴关系在此五种主要观点中,第三种观点暗含了空中和地面力量在战役层面一体化的意味,从修辞上来讲的确非常吸引人,至少联合作战作为一种理想状态很难让人不喜欢。但是在决定接受伙伴关系之前,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此一体化是否切实可行。各种阻碍是真实存在的,各军种必须改变指挥关系的传统定义,根据受援方与支援方的相互关系来确定指挥官。此外,真正的一体化需要战役指挥官精通空中、陆地、联合和联盟 作战,受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还要有过人的经历。第二个问题是朝着这一方向努力是否会取得成功,将在下节着重讨论。